有好一陣子沒買新的DAC了,為了開發amp需要一台有12V trigger的新機器
剛好Centaurus這陣子剛出來的時候,基於對R2R DAC的樂愛就買了
正面,跟D90 III一樣改為按鍵式的控制,雖然我比較喜歡旋鈕但按鍵也可以
LCD面板研用D70pro那片,整體還蠻漂亮的,這次的噴漆處理質感真的一流
背面,XLR/RCA輸出,I2S同軸光纖藍牙USB AES及trigger,用的到的介面都有
底部,一樣更新腳墊,容易沾指紋的缺點就這樣
內部一覽,與Holo的Jeff合作的模組是這次的賣點
背面,為了防拆都特意點上紅膠
電源模組,主要分成兩塊,左邊是數位電DC5V,右邊是類比電±8V
AC輸入,為了省電源模組的高度把EMI filter做在主板,電源背面看的出±8V
數位控制的部分,左邊是XMOS XU316,中間是ALTERA CPLD,磨掉的應該是SPDIF
最右邊是用來控制的SYNWIT的MCU,為什麼要磨掉我就不知道了
XMOS/CPLD的crystal都使用NDK的,型號我看不清楚不過CPLD應該是NZ2520SDA
本日重點,Jeff的R2R module,上面的OP是OPA1612應該是做參考電壓的
雖然說不給拆但為了研究還是拆,module背面就是電阻,底下倒有玄機
底下埋了兩顆,左邊是CS43198,右邊IC磨掉但應該是做升頻或是PEQ的
旁邊還有一些超低雜訊的穩壓,把±8V穩給R2R模組用,實際幾V沒來的及量
有趣的是,明明有R2R模組了還加上另一顆DAC CS43198,這可能是為了音控
一般的R2R不能音控,透過I2C控制CS43198後輸出R2R module
會不會像R26一樣DSD用CS43198解碼呢?應該不會,Holo的模組能解DSD
R2R的I/V使用自家I/V的模組,不確定是不是A70那片,為了安全就沒在灌膠
轉單端使用OPA1612,XLR輸出交聯是Nichicon FW
聽感的部分:
1. 第一印像是中頻浮凸,人聲變的很明顯,相對高低頻偏少
2. 高頻的量感變小一點還算順順聽,但低頻的量感就少很多我有點不習慣
3. 整體的速度感偏慢,但又不像先前原廠R26那樣很軟腳
4. 人聲是真的蠻好聽的,女聲細膩的程度好過男聲,畢竟缺了點低頻
5. 整體的音場偏小,會讓人覺得人聲的密度不錯,但整體音樂度不足
6. 據說Holo的模組強項在DSD,但時間不夠沒好好測試,以後有機會再補
最後來張大合照,The Racket DAC在Pasithea跟Centaurus夾擊下依舊亮眼
以上,給有興趣的朋友做參考 :)
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Topping Centaurus - teardown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Purifi 1ET6525SA 家訪 ft. Nilai500 mono - Part 1
老實說我其實不太想在試聽活動前寫太多心得,因為容易影響聽眾的心得
但這陣子很忙,再不寫要忘光了,所以請有興趣來試聽的朋友先跳過這篇
----防雷----
在上一版還是NCX500的時候,就有想說要拿來跟Nilai500比較看看
這三台都是出自於我,手心手背都是肉XD
借用一下朋友的心得
測試系統:
客製化HTPC,使用Matrix Element H USB輸出
Denafrips GAIA 壞蛋改,走I2S給DAC
Sonnet Pasithea 壞蛋改
Nilai500 mono 壞蛋改
Philharmonic Audio BMR tower 大洛帝
加上各式墊材小道具等等
基本上整套系統除了最後兩項外都跟我有關,是個受小弟荼毒已久的好朋友
心得的部分,以1ET6525SA的角度來說
1. 高頻相對優秀,除了型體感更好外也比較絲滑,連帶音場也拉開一點
2. 中頻也好一點點,人聲的表現可圈可點,但人聲稍微後退了一點
3. 低頻就會覺得下潛的程度差了一點,速度感慢一點,稍微軟腳
4. 不至於頭重腳輕,但Nilai500紮實的低頻就相形失色
5. 相較於Nilai像是現代高性能的D類,6525聽起來很像A類擴大機
以Nilai500 mono的角度來說
1. 三頻分怖來說Nilai500 mono相對比較平衡,Stereo版可能會輸
2. 在極低頻又小音量下,Nilai的控制力無話可說,6525會有一小段消失
3. 高頻跟人聲的吸睛度來說,6525有種明豔動人的感覺,Nilai就樸素了點
4. 口味有明顯的不同,朋友比較喜歡低頻的紮實感,所以喜好Nilai多一點
以上,給有興趣但沒機會一起試聽的朋友做參考 :)
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Hypex/Purifi buffer board 開發日誌 Part2
距離上一篇拖了四個多月,為什麼會拖這麼久呢,因為換方案了
起因是第二次公開測試的時候,因為操作不當模組掛了,死因是MOS被擊穿
因為這片模組前前後後死了三次,所以當下我們也沒有要怪罪來訪的客人
三次的死法各有不同,但引起我們對品質的疑慮,剛好Purifi改板所以就順勢換
先來系出同源但分家後各自努力的兄弟模組,比較明顯用肉眼可以看的差異
1. NCX500電容比較多 12*1000uF100V+2*22uF63V,1ET6525 810*1000uF100V
2. NCX500雙面打件元件比較緊湊,1ET6525SA把控制獨立成子卡
3. NCX500把自家穩壓HPR12/HNR12做上來,1ET6525SA直接吃外部電源
先介紹NCX500
左邊就是HYPEX的超低雜訊穩壓HPR12,中間IC是LDO BD00FC0WEFJ-E2
他用這顆LDO提供gate driver線路的電源,因為這顆曾經死過被我換新
NCX500內建的input buffer是49720(右上),回授也是49720(左下)
某種程度這也是為什麼使用NCX500內建buffer實測THD+N會稍微下降的主因
MOS使用IR IRFB4227,MOS被擊穿後更換有短暫修好,目前又故障待修中
這顆MOS是這工作電壓下能買到最低Rds on的MOS,原廠設計真的很極限
右上的thermal diode離MOS有點遠,可能會不太準,有點可惜
再來是1ET6525SA
因為沒內建供電就跳過,主控一樣是Microchip MCU也跳過
Gate driver使用TI UCC20225,右上角是thermal diode緊貼著MOS
input/feedback OPA使用OPA1679,在R26上試過他的雙OP版 OPA1678
MOS使用ON FDP42AN15A0 150V, 35A, 42mohm,小輸NCX500的IRFB4227
接下來是我們發現的Hypex 待機也會發熱的主因,電感的品質可能差了一點
待機下主功率電感會發熱到77度左右,delta T = 49degC,輕載會下降一點
1ET6525SA 大慨36.2degC, delta T = 17.2degC
以開發的角度來說,我個人是比較喜歡NCX500的,要不然也不會修了又修
但某次跟社團前輩聊天的時候,他提到Purifi電感用料比較好(感謝穆先生)
所以就多等了一個多月到,12月底才收到Purifi提供的新模組,才有這篇
因為本人不是專業的電源RD,沒有門路去取得更好的電感,只能放棄NCX500
簡單分析兩個模組的個人主觀選擇上的好壞
NCX500:
Pros:
1. 可以完全跳過模組上的buffer,對聲音有絕對的控制權
2. 更好的穩壓設計,更高的可玩性,例如更換版上buffer來達成最短路徑
3. 最大輸出功率更大,整體建造成本更低
Cons:
1. 電感發熱嚴重,認真要解熱需要更大的機殼才不會限制輸出
2. 不確定的品質穩定度
1ET6525SA
Pros:
1. 電感發熱低,相對壽命跟可靠性會比較高,THD+n也較低一點
2. 穩定的品質,開關機的pop noise很低,相對安全
Cons:
1. 沒辦法跳過輸入buffer,quad op選擇性很少,真要量產也不會換
2. 貴,交期不穩定,中國有一比一抄板的仿品
以上,給有興趣的朋友做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