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LAN card survey - part1

因為去年談了兩台HTPC的計畫,今年在動工之前做了一些前期的study,內容有趣所以整理一下
目前看到的資料做個紀錄,有其他的資料之後會再補充
最早的起源是一位ID叫 Tomj的德國網友(本名Eric)在 Audiophile Style發過的文章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opic/64138-best-ethernet-cards-for-streaming/

最早的測試是比較多張LAN card,後面不斷更新可以點進去看,後來他也開了自己的blog(德文)
https://ethernet-sound.com/

另外有些資料放在德國的open-end-music (o.e.m)
https://www.open-end-music.com/forum/privatforen/thomas-michael-rudolph-tmr/651284-messungen-von-ethernet-infrastruktur-switches-nur-lesen

開始之前要先提一個重點,這些測試Eric要將資料透過100Base TX傳到喇叭KEF LS50 W II
有別於一般使用串流播放機或是PC再接DAC走類比訊號再給擴大機喇叭,要先清楚測試的目的再去看結果

引用原文
"I don't want to go too much into the sound differences, as this is always very subjective, but roughly give a tendency. The sound was determined by a direct connection of the network cards with my KEF LS50 W II"

另外給沒耐心看完的人提前的結論,Eric目前測試的結果,影響聲音不是Jitter
目前研究傾向是共模干擾或是共模雜訊,另外在evergreen的測試上看到使用外接的10M clock會增得jitter跟noise
https://ethernet-sound.com/status-der-ermittlungen-bzgl-klangwirksamkeit-von-clocks/

在LAN card的部分
Intel的i350網卡贏過同chip的JCAT Net Card XE,使用更貴的OCXO跟LDO的JCAT看來沒有幫助
https://www.open-end-music.com/forum/privatforen/thomas-michael-rudolph-tmr/651284-messungen-von-ethernet-infrastruktur-switches-nur-lesen/page3#post680071

在Switch的部分 使用OCXO來改機的switch可以提升jitter,但noise上升兩倍 https://ethernet-sound.com/meraki-ms220-8p-mit-audiophoole-basic-und-ocxo-clock-upgrade/ 另一台使用OCXO來改Switch,Jitter些微的變好,但noise一樣兩倍 https://ethernet-sound.com/messungen-g-switch-zyxel-gs108b-v2-modifiziert-durch-dr-gert-volk/ evergreen的測試在這邊 https://ethernet-sound.com/etherregen-mit-externer-neutronstar-3-10mhz-clock/ 由這三個實驗看的出來 1. 內建OCXO可能讓jitter變好,但noise上升,無助於音質 2. 外接clock會讓jitter變差,符合認知的外接clock精度下降 貴到不行Innuos Phoenix Net,實測的評價更是直接 "這裡再次進行比較,我的設定中的當前參考值是 WR902AC:峰值-峰值:640pS,標準。偏差:75.1pS。 DH 25 歐元的 WLAN 用戶端比 3,500 歐元的歐元交換器具有更好的抖動值。" "為了進行比較,我的設定中目前的參考 WR902AC:峰值:640pS,標準差:75.1pS。 這意味著 25 歐元的 WLAN 用戶端比 3,500 歐元的交換器具有更好的抖動值。" https://ethernet-sound.com/innuos-phoenixnet/ 在網路線的部分 某店家極力推崇的Wireworld Starlight 8,共模干擾上沒特別好,另在jitter雖然不錯但輸身價只有百分之一的Gigablue CAT 8 https://ethernet-sound.com/draft-messung-von-lan-kabel-part-i/ 以上,給有興趣的網友作參考 :)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HTPC 開發日誌 - 最終章

從2021年3月到2023年4月,歷時兩年一個月,中間歷經疫情等等各種想不到的原因delay,終於在剛剛交機,身為多災多難的一台機器,就連交機也沒那麼順利,待我流水帳紀錄一下
 
先前遇到的LCDTV HDMI無法正常顯示的問題,這次倒是沒出問題,早先的LCDTV的灰階只支援16-235,需要在intel的顯示設定要記得先改可以減少相容性的問題
 
這次遇到三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1. 透過Denafrips GAIA 輸出到Pasithea 會有pop noise
2. HS02不相容Denafrips GAIA
3. Intel有線網路跟音響Switch 不相容
 
第一個問題是老問題了,先前在實驗GAIA I2S 輸出到DAC就會有這個pop noise,但可以透過GAIA 不同I2S的設定可以改善,但這次相對嚴重一點,八組都測試還是會有這問題,後來是把Roon 跟Denafrips ASIO的buffer 調長改善
 
第二個無解,中間換了不同USB 跟不同長度的buffer 現象依舊,因為GAIA 裡面還有一棵USB HUB 我在想會不會是整體延遲太長會讓pop noise 持續
 
第三個暫時無解,中間一樣換過不同網路線但是現象依舊,接到router 上之後正常連線,因為接ifi zen stream 是沒問題,所以我也還在研究為什麼
 
幾個開發的lesson learned
1. 內建變壓器可以包些吸波材的膠帶,有明顯的提升
2. 本來還在想HS02這類隔離器能否取代USB擴充卡配上好的電源,遇到這種相容性問題還真是無解,乖乖花錢在卡上
3. 開發時期一度有遇到意見分歧,在討論主板USB直出跟擴充卡輸出的好壞,但在實際上機測試後還是擴充卡比較好
4. 一開始考慮到USB輸出電流的問題,用來雙TPS7A4701輸出的穩壓版,但卡機構的關係需要多加一張穩壓,後續可能會採用其他穩壓板
5. SSD的選用,考慮到串流的data flow 跟cache的關係,嘗試使用Intel Optane SSD,但盲測後還是沒有現階段新的PCIe Gen4 SSD來的好,新的controller 在IOPS上有長足的進步就不需要太追求已經停產Optane SSD
 
最後列一下現有設備
CPU: Intel 12th G7400
MB: ASUS ROG STRIX B760I
RAM: Kingston DDR5-5200 CL40 16G*2
SSD: Kingston FURY Renegade 2T(OS), Intel Optane 905 U.2 480G (data)
Chassis: HDPLEX H3 V3 (EOL)
PSU: G-Uniqle DC-ATX + whydan MOD 12V LDO.
USB: Matrix Element H

以上,給有興趣的朋友做參考 :)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由Dr. Toole談room curve中了解音響喇叭挑選的要件

前陣子看到有人買了不便宜的旗艦喇叭但沒有同品牌中階喇叭的好聽,想了一下還是整理成一篇解釋為什麼,所有內容大量引用Dr. Toole分享過的文章,Dr. Toole的資歷應該不用花篇幅介紹

盡可能濃縮成一段話方便理解,那就是:
【挑選測量頻響平順的喇叭(及其他設備),在房間會呈現平滑向下傾斜的穩態房間曲線,必要時使用EQ調整,調整的頻率控制在500Hz以下】,就這麼單純,沒有商人整天炒作的昂貴電源線

以下直接引用原話(機翻),原文會放連結

圖一:『近50年的雙盲聆聽測試已經有力地證明,聽眾偏好那些具備平坦、平滑、無響室條件下的軸向與實際聆聽環境下的頻率響應曲線的喇叭。那些指向性和緩漸變或發聲方向均勻的喇叭為最佳。當這類喇叭在一般有反射特性的房間中測量時,其穩態響應曲線會呈現平滑的向下傾斜。這種現象是由於標準喇叭在不同頻率下的指向性差異所造成的——例如:在低頻時幾乎是全指向的,頻率愈高則愈具指向性。低頻的能量輻射多於高頻。

當我們談論「平坦」的頻率響應時,我們應該指的是消音軸上或聆聽視窗數據,而不是穩態房間曲線。平坦的房間曲線聽起來太亮了。

結論:評估潛在音質所需的證據在於無響室測量數據,而不是穩態房間曲線。書中有說明。』

整段文章都很值得看,但重點就是找喇叭從軸上頻響平直平順的喇叭中挑就對了


圖二:理想的房間曲線
M6kZ7pS.jpeg


圖三:『你說:「幾個世代以來,聲音重現的目標一直是平坦且平滑的頻率響應曲線。」這句話完全正確,但……它僅適用於電子設備和喇叭的直接聲音。我想你可能看過我的書,也知道我從 1980 年代開始在 JAES(音訊工程學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這些研究一再證明,在雙盲測試中,聽眾最喜愛的是輻射出**最平坦、最平滑軸向與「聆聽視窗」頻率響應(即直接聲音)**的喇叭。』

再次強調平直的喇叭有多重要
另外提到X-curve是基於錯誤的方向設定而來,而ATMOS就是使用X-curve
YIrnXNR.jpeg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an-enticing-marketing-story-theory-without-measurement.7127/#post-162572

圖四:『如果一個人有一個已知的中性揚聲器,「Room EQ」會為當事人帶來什麼呢?高於500 Hz時 Room EQ的影響是很輕微這點是確定的,更多的是常態頻譜分怖的趨勢,而不是明顯的不平順。

下一步是找出低於 500 Hz 的突出頻譜峰值並使用參數EQ衰減它們,如果可以在訊號路徑中存取 DSP,就可以讓這個步驟變簡單。避免填充狹窄的凹陷。它們聽起來不像看起來那麼明顯——人類對特定頻率的過大聲音(共振)反應靈敏,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狹窄的下降』
I8qi9Jv.jpeg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Sonnet Pasithea - MOD

在寫這篇改機文之前,要先感謝一下Thomas,他是主要的資助者跟收集意見的人
這次所有改造的方向都是經過多次眾人的盲測後決定,也感謝那些一起測試的人

開始前,先來聊聊Pasithea的問題
1. 欠缺低頻
2. 解析度不夠優秀
3. 音場略小
4. 連續使用超過二個小時後,溫度上升聲音開始變差
這些問題都是在跟不少身價高於Pasithea的機器去對比出來的,不是說他不好
唯有面對問題的根本,再去解決才有意義

因為R2R架構的關係,再加上DAC子卡都是黏死的,所以這台能動的只有電源
一張解釋改造了什麼,細部用料怎麼改就不講了這算眾人的心血結晶
1. 更換類比穩壓成LT3045
2. 更換定製的變壓器
3. 拆除數位的交換式電源,更換獨立穩壓
4. DAC子卡的部分貼鋁箔膠帶,本來想增加屏蔽但意外的是改善散熱
5. USB/SPDIF/I2S切換IC貼上玄學膠帶,這老實說我聽不出來,但沒變差就留著


改機的成果,在各項參數都有些許提升,有些數字差不多但實際波型有差


Noise level,底噪受限於ADC的上限(E1DA ADC),主要是減少市電的60Hz跟諧波


Dynamic range,基本上電源60Hz跟諧波都快不見了


THD,R2R的THD註定沒救,但高頻就明顯有差,連帶聽感也明顯有差


Stock REW THD+n


MOD REW THD+n,大慨降了0.8dB的失真,越多次諧波降越多


溫度部分,測的時候市溫大慨在29度左右,子卡前後約可以降3度


最早其實是想換個變壓器降低LT3045的溫度,一路實驗後決定回定製的老路
BLOCK的變壓器品質沒話說,但就是比不上能獨立數位穩壓來的有幫助
至於為什麼要買這麼多才定製,單純是兩個人都很任性想知道能差多少


聽感的部分:
1. 高頻因為減少不少雜訊變漂亮很多,整體乾淨度跟細節感提升不少
2. 低頻有加強但還不能說的上很足夠,為什麼買一堆變壓器就是在試這個
因為當初在開發DAM1021 "The Racket DAC"的時候就有換變壓器補低頻過
後來回想,我為什麼這麼喜歡Pasithea大慨是聲底跟dam1021很像
但Pasithea是更加完美的版本
3. 音場的部分,本來扁扁的像個橢圓,現在有比較接近是個圓形的感覺
有略為擴大的感覺又不至於會讓聲音密度變低,我蠻喜歡現在這個平衡感
4. Pasithea在開聲後大慨半個小時會慢慢熱開,然後二三個小時開始衰退
改完後在某個九月的下午聽整個下午都沒感到有明顯衰退,完全出乎意料
5. 最早的USB接收問題不少,聲音不太OK,所以不少用戶都改用DDC走I2S
最後的版本已經有接近未改造前GAIA I2S輸入的聲音,這其實也蠻意外的
6. 整體來說,相較於最早聲音有修飾性有些音染,現在的樂器比較有真實感
從各種細微的變化累積成最後的表現,雖然很累人但實在很有趣

以上,給有興趣的朋友做參考

Sonnet Pasithea - teardown

Pasithea,Sonnet家當代旗艦DAC,從品牌名到產品名都很文藝氣息的一台DAC
一般比較熟是主事者Cees開的前公司Metrum,Metrum跟Sonnet DAC架構都是R2R
Google爬到的資訊是核心技術沿用,沒意外應該也是ADI家的R2R去堆出來

主角,鋁拉絲面板+鐵殼開孔上蓋,除了樸實外想不出有什麼讚美之詞


背板,IEC座,trigger*2,USB,光軸,I2S,AES,同軸,XLR跟RCA
USB又有其他模組可以替換成RJ45 I2S輸入


底座,主機殼是鐵殼一樣開散熱孔,腳墊在物主交給我的時候就先拆掉了


內部,主要分成三大塊,主要載板,變壓器及控制面板,其他都做成子板


輸入端,使用一體式的輸入,過保險絲及切換跳線後接到變壓器
板上箭頭是Telos員工畫的電流方向,到府測量電源相位並依電流方向安裝保險絲
先不說交流電跟保險絲沒有方向性,這台保險絲一顆110V一顆給220V不會同時通電
這種行為已經沒心情嘲笑他們的無知了,跟本就在欺騙消費者看了就令人生氣


變壓器使用荷蘭廠商Amplimo 30VA 15Vac1A*2,這家很少見老實說不熟
輸入後有一顆TRACO POWER產的D2D模組供應給版上的數位5V


前面板的控制板,有一條跳線不影響音質就不挑他毛病了


USB輸入子板,使用Amanero方案,子卡針腳焊歪是因為跟底板的間隙抓錯
旁邊的繼電器是用來做電源開關切換待機模式,類似工控的做法有點老派
另外雖然用Amanero的設計但沒辦法共用driver,要另外掛Sonnet driver


SPDIF接收使用AKM AK4113,沒用到老大4118有點可惜,不過也夠用了
子卡上一堆Multiplexers 74HC157,應該是USB輸出I2S會再到這子卡做切換


DAC子卡,相較於次一階的Morpheus,Pasithea用了一倍共八片的子卡
對應的穩壓也是用了兩組,左邊則是輸出端接到XLR跟RCA


DAC子卡是用三明治結構,上面用一片空的PCB去蓋住底下的IC,再用膠黏死
左邊空的插槽是給MQA解碼DSP子卡用的,這設計不錯不用被MQA強制課金


類比供電,使用317/337穩成±12V,中間的OPA227是用來提供比較電壓的
Pasithea有一個-10dB mode,在這個mode底下OPA會改輸出0.53(正常為1V)


輸出端,使用AD8065做XLR轉RCA,再接到下面兩顆317,這線路老實說看不懂
只能猜是用LM317做類似消除直流的功能,畢竟沒有交聯電容
跳線帽是為了切換輸出電平,改變輸出阻抗的來降-10dB (連軟體一共降20dB)


電容的部分,大電容用KEMET ELG 22000uF25V*2,D2D用Samxon 2200uF25V*2


類比穩壓的電容使用Samxon 1000uF 16V


初步聽感
1. 相較於之前玩過的R2R機器帶來強烈的活生感,這台反而有點平實的感覺
有點像有喝品質不錯的茶,溫潤清香外,不加糖也有自然回甘的淡淡的甜味
2. 背景蠻乾淨,分離度不錯,不會有某些中低價的R2R音響性不足的問題
3. 認真要說高頻好像偏少,細節感有比較弱一點,但這樣順順聽其實不錯
後來測一下FR才發現這台是用NOS filter,在3Khz開始切,-0.5dB約在8K
4. 相較於其他同價位的高階機種,比較沒有個性,走向有點像科學跑分機
算是在R2R的活生感跟Delta-Sigma音響性中取得一個不錯的平衡
5. 認真要挑毛病是FW好像不太穩定,在進階選單時常常畫面會跳掉
另外在測試時多開YT頁面時,在影片按暫停時會出現重複跳針的問題

改造方向
1. 認真說我還蠻喜歡這台的,整體設計也很合理,屬於難以下手的類型
2. 變壓器用15V偏高,導致317/337的溫度也高,夏天溫度上來會有點衰聲
會朝向降低溫度跟換穩壓看會不會有更進一步的表現
3. 單端輸出用AD8065也許可以調整,但物主用XLR輸出所以我傾向不換
提供參考電壓的OPA227特性已經超強了而且也沒得換(trim的功能)
4. 大小電容要不要換取決於穩壓換上後有沒有改變,可換可不換
因為現在的noise floor已經很低,搞不好換新穩壓會沒什麼幫助
5. 已經改到什麼好改再來換各式接頭,像AC座
6. 淘寶上有用更好晶震的Amanero子卡,倒是可以換來試試(備案)

以上,給有興趣的朋友做參考

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Topping Centaurus - teardown

有好一陣子沒買新的DAC了,為了開發amp需要一台有12V trigger的新機器
剛好Centaurus這陣子剛出來的時候,基於對R2R DAC的樂愛就買了

正面,跟D90 III一樣改為按鍵式的控制,雖然我比較喜歡旋鈕但按鍵也可以
LCD面板研用D70pro那片,整體還蠻漂亮的,這次的噴漆處理質感真的一流


背面,XLR/RCA輸出,I2S同軸光纖藍牙USB AES及trigger,用的到的介面都有


底部,一樣更新腳墊,容易沾指紋的缺點就這樣


內部一覽,與Holo的Jeff合作的模組是這次的賣點


背面,為了防拆都特意點上紅膠


電源模組,主要分成兩塊,左邊是數位電DC5V,右邊是類比電±8V


AC輸入,為了省電源模組的高度把EMI filter做在主板,電源背面看的出±8V


數位控制的部分,左邊是XMOS XU316,中間是ALTERA CPLD,磨掉的應該是SPDIF
最右邊是用來控制的SYNWIT的MCU,為什麼要磨掉我就不知道了


XMOS/CPLD的crystal都使用NDK的,型號我看不清楚不過CPLD應該是NZ2520SDA


本日重點,Jeff的R2R module,上面的OP是OPA1612應該是做參考電壓的


雖然說不給拆但為了研究還是拆,module背面就是電阻,底下倒有玄機


底下埋了兩顆,左邊是CS43198,右邊IC磨掉但應該是做升頻或是PEQ的
旁邊還有一些超低雜訊的穩壓,把±8V穩給R2R模組用,實際幾V沒來的及量


有趣的是,明明有R2R模組了還加上另一顆DAC CS43198,這可能是為了音控
一般的R2R不能音控,透過I2C控制CS43198後輸出R2R module
會不會像R26一樣DSD用CS43198解碼呢?應該不會,Holo的模組能解DSD


R2R的I/V使用自家I/V的模組,不確定是不是A70那片,為了安全就沒在灌膠
轉單端使用OPA1612,XLR輸出交聯是Nichicon FW



聽感的部分:
1. 第一印像是中頻浮凸,人聲變的很明顯,相對高低頻偏少
2. 高頻的量感變小一點還算順順聽,但低頻的量感就少很多我有點不習慣
3. 整體的速度感偏慢,但又不像先前原廠R26那樣很軟腳
4. 人聲是真的蠻好聽的,女聲細膩的程度好過男聲,畢竟缺了點低頻
5. 整體的音場偏小,會讓人覺得人聲的密度不錯,但整體音樂度不足
6. 據說Holo的模組強項在DSD,但時間不夠沒好好測試,以後有機會再補

最後來張大合照,The Racket DAC在Pasithea跟Centaurus夾擊下依舊亮眼


以上,給有興趣的朋友做參考 :)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Purifi 1ET6525SA 家訪 ft. Nilai500 mono - Part 1

老實說我其實不太想在試聽活動前寫太多心得,因為容易影響聽眾的心得
但這陣子很忙,再不寫要忘光了,所以請有興趣來試聽的朋友先跳過這篇

----防雷----

在上一版還是NCX500的時候,就有想說要拿來跟Nilai500比較看看
這三台都是出自於我,手心手背都是肉XD

借用一下朋友的心得

測試系統:
客製化HTPC,使用Matrix Element H USB輸出
Denafrips GAIA 壞蛋改,走I2S給DAC
Sonnet Pasithea 壞蛋改
Nilai500 mono 壞蛋改
Philharmonic Audio BMR tower 大洛帝
加上各式墊材小道具等等

基本上整套系統除了最後兩項外都跟我有關,是個受小弟荼毒已久的好朋友

心得的部分,以1ET6525SA的角度來說
1. 高頻相對優秀,除了型體感更好外也比較絲滑,連帶音場也拉開一點
2. 中頻也好一點點,人聲的表現可圈可點,但人聲稍微後退了一點
3. 低頻就會覺得下潛的程度差了一點,速度感慢一點,稍微軟腳
4. 不至於頭重腳輕,但Nilai500紮實的低頻就相形失色
5. 相較於Nilai像是現代高性能的D類,6525聽起來很像A類擴大機

以Nilai500 mono的角度來說
1. 三頻分怖來說Nilai500 mono相對比較平衡,Stereo版可能會輸
2. 在極低頻又小音量下,Nilai的控制力無話可說,6525會有一小段消失
3. 高頻跟人聲的吸睛度來說,6525有種明豔動人的感覺,Nilai就樸素了點
4. 口味有明顯的不同,朋友比較喜歡低頻的紮實感,所以喜好Nilai多一點

以上,給有興趣但沒機會一起試聽的朋友做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