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邊修邊實驗,寄出後才想到沒拍照,只好用一張舊照片解釋修了什麼
1. 更換DSP
2. 補強焊點
3. 更換大電容 (非必要)
在更換DSP後,左右聲道就同時出現了,但用一段時間就無聲這點還是沒能解決
一開始以為IC沒有焊好,在補焊之後現象依舊,拿電表每根掃排除這個可能性
後來有一天冷靜下來想想,用一段時間就無聲這點很像是clock失鎖
自身工作的經驗告訴我這種x'tal其實很耐用,頻率12M來說石英片不至於這麼早死
那就剩x'tal起振電容故障這點,但這種MLCC沒短路的話壽命也很長
就在進退兩難的時候翻PCB起來看,邊看邊覺得有些焊點有點糟糕甚至疑似裂痕
把DSP旁邊的MLCC都補了一遍後就正常使用,燒機24小時沒問題就寄出
至於大電容更換不是必要,單純是實驗時交換測試,排除之後也懶得再拆換回去
聽感的部分:
1. 要先幫IMM平反,修好燒機一天後,晚上回家感覺就正常很多,低頻也出來了
2. 雖然小單體低頻的量感有限,整體還蠻平衡的,但我還是喜歡高頻多一點點
3. 以跳水價來說這聲音表現算超值,但原價的話我還是寧可找大一點單體的喇叭
IMM最後需要補錫這一來是SMD生產工藝不好原始吃錫可能不良,二來是散熱
再者喇叭發聲時聲波在箱體在振動,打在SMD零件上就等同不斷做振動測試
要克服可以像BOSE一樣,直接在表面噴黑膠加固,但就等於沒有維修的可能
也難怪像KEF的主動式壽命都蠻糟糕,當然KEF主動式有其他問題就不再多提
我其實沒有很喜歡主動式喇叭,尤其是為了外型把功率模組做進箱體又沒散熱片
為了做進箱體功率模組的設計就很侷限推力也不容易做大,現在又多可靠性問題
如果因為空間有限用主動式我覺得無可厚非,但說到追求高音質那還是拆開吧
以上,維修過程寫這麼細就是不打算再修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動手或去接單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iLoud Micro Monitor - repair
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iLoud Micro Monitor - teardown
iLoud Micro Monitor俗稱IMM,是義大利IK Multimedia推出的小型多媒體喇叭
這台有趣的地方是用DSP做電子分音再切給兩顆喇叭,但真正有名是因為跳水價
朋友送修,主訴右聲道無聲,邊拆手機邊拍所以沒什麼畫質可言,只能將就看
內部,用了很長的導風管做成類似迷宮式,但聽起來還是沒什麼低頻可言
部分線材跟空腔有塞滿吸音綿
衛星喇叭的接頭其實把高低音完全分離,這子板純轉接
低音單體是4ohm 4"單體,在箱體跟單體都很小下,沒什麼低頻也是可以預期的
因為繞線沒固定的關係,導致LED燈號的線材在組裝被壓住又鎖穿,但不影響音質
功放子板跟控制板承90度夾角,功放子板已從早期V1.1進版V1.2,1.2加很多bead
兩顆TPA3130一顆負責高音一顆低音,所以不是一開始想的class D IC故障
Class D核心是TPA3130,輸入buffer是JRC4580,又一個註定要衰聲的OPA
電源輸入端,大電容用了不知名品牌的470uF 35V,空間有限換成FC也只能470uF
音量用單聯的B20K,估計是MCU讀值後再給DSP控制音量,旁邊的晶振加大量錫下地
控制板跟功放板結接處,針腳有點空焊,但補錫後沒有幫助
左邊那團錫是拿RCA座的接地來連通控制跟功放板,很好的展示AGND/DGND沒分離
這路通往右聲道,右聲道的線路都多接電感跟bead增加感值,來減低線長問題
DSP有點偏移跟殘錫,清掉後加熱擺正後有點幫助,上電後短暫正常
但過幾分鐘後就繼續爆音,看來沒真的解掉,目前懷疑DSP故障了
熱成像儀看TPA3130兩顆都正常,中間兩球黑的是右聲道輸出串接的電感
控制板上各IC溫度除了DSP偏高一點點跟MCU沒溫度,都還算正常
目前還沒完全修好,主要是懷疑DSP有點問題,另外MCU控制DSP也有疑慮
但就短暫正常的情況聽來,IMM主要有三個想法
1. 優點就體積小又有藍牙,除此之外音質我覺得偏負面的聽感
2. 完全沒低頻,雖是意料中事但這麼沒低頻還真是印像深刻
3. 整體音質也稱不上多好,以聲論價的話大慨只有日亞的價錢還算值得
真要用台灣原價買的話找mini配台便宜的All in one 都直接遠勝這對
等完全修好也許會有新的想法,有機會完全修好再來更新
以上,給有興趣的朋友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