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有人買了不便宜的旗艦喇叭但沒有同品牌中階喇叭的好聽,想了一下還是整理成一篇解釋為什麼,所有內容大量引用Dr. Toole分享過的文章,Dr. Toole的資歷應該不用花篇幅介紹
盡可能濃縮成一段話方便理解,那就是:
【挑選測量頻響平順的喇叭(及其他設備),在房間會呈現平滑向下傾斜的穩態房間曲線,必要時使用EQ調整,調整的頻率控制在500Hz以下】,就這麼單純,沒有商人整天炒作的昂貴電源線
以下直接引用原話(機翻),原文會放連結
圖一:『近50年的雙盲聆聽測試已經有力地證明,聽眾偏好那些具備平坦、平滑、無響室條件下的軸向與實際聆聽環境下的頻率響應曲線的喇叭。那些指向性和緩漸變或發聲方向均勻的喇叭為最佳。當這類喇叭在一般有反射特性的房間中測量時,其穩態響應曲線會呈現平滑的向下傾斜。這種現象是由於標準喇叭在不同頻率下的指向性差異所造成的——例如:在低頻時幾乎是全指向的,頻率愈高則愈具指向性。低頻的能量輻射多於高頻。
當我們談論「平坦」的頻率響應時,我們應該指的是消音軸上或聆聽視窗數據,而不是穩態房間曲線。平坦的房間曲線聽起來太亮了。
結論:評估潛在音質所需的證據在於無響室測量數據,而不是穩態房間曲線。書中有說明。』
整段文章都很值得看,但重點就是找喇叭從軸上頻響平直平順的喇叭中挑就對了
圖二:理想的房間曲線

圖三:『你說:「幾個世代以來,聲音重現的目標一直是平坦且平滑的頻率響應曲線。」這句話完全正確,但……它僅適用於電子設備和喇叭的直接聲音。我想你可能看過我的書,也知道我從 1980 年代開始在 JAES(音訊工程學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這些研究一再證明,在雙盲測試中,聽眾最喜愛的是輻射出**最平坦、最平滑軸向與「聆聽視窗」頻率響應(即直接聲音)**的喇叭。』
再次強調平直的喇叭有多重要
另外提到X-curve是基於錯誤的方向設定而來,而ATMOS就是使用X-curve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an-enticing-marketing-story-theory-without-measurement.7127/#post-162572
圖四:『如果一個人有一個已知的中性揚聲器,「Room EQ」會為當事人帶來什麼呢?高於500 Hz時 Room EQ的影響是很輕微這點是確定的,更多的是常態頻譜分怖的趨勢,而不是明顯的不平順。
下一步是找出低於 500 Hz 的突出頻譜峰值並使用參數EQ衰減它們,如果可以在訊號路徑中存取 DSP,就可以讓這個步驟變簡單。避免填充狹窄的凹陷。它們聽起來不像看起來那麼明顯——人類對特定頻率的過大聲音(共振)反應靈敏,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狹窄的下降』
